
来源:人大阳光招生
走进中学300讲
众所周知
高考语文素以提分难著称
在高考之前这段时间里
还有提分的可能吗?
当然!
在这场中国人民大学走进中学300讲中
朱子辉老师带你玩转高考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在最后的时段弯道超车!
01
主讲人简介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朱子辉,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于2011、2013年,两次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主要致力于古典诗文的审美与文化、古典诗词写作、中华诗教与传统文化以及桐城派私塾吟诵的整理与研究。出版有《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等相关论著。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重温经典古诗文》《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虎年说虎》《 <人间词话> 话“人间”》等系列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书院”主讲《江汉诗约:诗仙李白》《江汉诗约:诗圣杜甫》《江汉诗约:诗佛王维》等,都颇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
02
讲座内容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如何抓住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内核
从而一招制敌,出奇制胜?
讲座主要从语言形式入手,深入解读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与文化内涵。古典诗文,虽然体式众多(诗、词、曲、赋、文等),但皆以汉语言文字为其载体,故而它们在语言形式上大体都遵循汉语言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的音声组合规律。因此,“二音节节奏”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文的“基因形式”。不同的文体,无非就是这些“基因形式”依据不同的规则所展现出来的各类语言组合。因此,抓住这一“基因形式”,便成为我们解读各类古典诗文的根本之道。平仄、对仗、押韵、字法、句法、章法、修辞、意象、境界等各种与古典诗文相关的审美与文化问题,都能据此迎刃而解。本讲座正是本着“执一驭万”“吾道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带领同学们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突破长期困扰大家的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应试障碍,同时也能实现自我审美能力与文化底蕴的迅速提升。
走进中学300讲
讲座中,朱子辉老师以王安石的《太湖恬亭》引入,结合2017年的高考天津卷,向同学们强调了诗歌的四个要素——语言、审美、情感、文化,而讲座也从这四个角度展开。朱老师告诉我们要用心去品味诗词之美,体味诗之“物镜”“情景”“意境”,而诗之境界有大小而不分优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直接体现为,“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朱子辉老师从《太湖恬亭》引入,到王昌龄之《诗格》、王国维之《人间词话》,佐以钟嵘之《诗品序》、刘勰之《文心雕龙》,以宏观的角度带领同学们领悟高考古诗文鉴赏的本质,为同学们奉献了一场丰富厚重的文化盛宴。
走进中学300讲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纷纷走上讲台向朱老师请教。
此次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走进中学300”讲首场共享课程资源,以线下讲授、线上联学的形式开展,同堂学习的有北京十一学校高三年级的师生,还有来自山东、浙江、黑龙江、河北、云南等省市18所中学的师生们。
03
师生感言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授课教师
朱子辉
谷雨日,应人大招生办之邀,前往北京十一学校,为高三学子讲授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乘出租车至十一学校北门,徒步经一清幽小径至图书馆报告厅。沿途花褪残红,绿叶新添,梧桐翠影,掩映红楼。三五师生,迎面而来,相携笑谈,勃然一片朝气,感荡人心。讲座结束之后,诸生将讲台团团围住,或咨求备考之道,或泛论古今文史,言辞恳切,满眼澄澈,辉光朗耀,真少年精神。即此情景,慨然有感,因戏填此阕《满庭芳》以志之:
北京十一学校
陈泽正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作为一种语言,是情感的外化表现。作家通过对语言的经营,用意象意境将读者引进独特的审美空间,从而产生共鸣,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对语言的经营,对意境的构建,对情感的提炼,对生命的持守,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才构成了诗歌这一别样的语言。朱教授深入浅出,从甲骨文字形入手,逐层剥析诗歌的本质,使我对诗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朱教授用传统安徽桐城派诗歌吟诵法吟诵时,那情感已顺着平仄与韵律不觉流露出来。自此我便知道:格律原来有律,诗歌当真是歌!
声明:尊重原创,转载推荐旨在推广中医药文化,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果雪儿少儿中医启蒙黄老师微信号:guoyiqimeng(国医启蒙四个字的汉语拼音)
-
声明:本文由攻心社区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